米搏

首页 >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江西省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实施方案发布

  近日,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的9部门联合发布《江西省建立完整标准计量体系实施方案》,安排完善碳排放基础通用标准体系等7项重点任务,开展实施碳计量科学技术创新工程等7项重点工程和行动,支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标准体系基本建立,重点行业和产品能耗能效标准指标稳步提升,共性关键技术标准与科学技术研发、示范推广协同推进。详情如下:

  计量、标准是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重要内容,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支撑。为贯彻落实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九部门联合印发的《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实施方案》(国市监计量发〔2022〕92号)文件精神和《江西省碳达峰实施方案》关于计量标准工作的总体部署,扎实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建设,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方案。

  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践行习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习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目标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按照《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建议》《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的实施建议》(赣府发〔2022〕14号)、《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快速推进新时代计量工作高水平发展的实施建议》(赣府发〔2022〕24号)的部署要求,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进江西省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建设,加快计量、标准创新发展,充分的发挥计量、标准的基础性、引领性作用,支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如期实现。

  到2025年,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基本建立。碳相关计量技术引领作用凸显并发挥及其重要的作用,重点排放单位碳排放测量能力基本具备,计量服务保障能力加强完善,基本覆盖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领域。支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标准体系基本建立,重点行业和产品能耗能效标准指标稳步提升,共性关键技术标准与科学技术研发、示范推广协同推进。新建或改造计量标准达到30项,制修订计量技术规范不少于10项,力争筹建国家碳计量中心(江西),建设省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3家,研制不少于10种标准物质/样品,主导参与制修订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不少于5项,制定省区域标准不少于10项,制定发布“江西绿色生态”认证评价等团体标准不少于50项,市场自主制定标准供给大幅提升。

  到2030年,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进一步健全,全面满足碳达峰目标实现的需要。标准技术引领作用充分的发挥,市场自主制定标准作用显著,碳相关计量科学技术创新水准不断提高,突破一批碳计量关键技术与瓶颈,碳排放实测技术逐步提升,重点领域计量技术达到国内先进,计量支撑能力慢慢地加强,统一规范的碳排放计量体系基本建成,碳计量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基本实现。结构符合常理、技术先进、特色鲜明的标准体系更健全,标准化工作重点实现从支撑碳达峰向碳中和目标转变。

  到2060年,技术水平更先进、管理体系更完善、服务能力更加全面的碳中和先进标准计量体系全面建成,服务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有力支撑碳中和目标实现。

  加强与国家标准体系的衔接,立足江西省能源、产业和消费结构,结合当前管理需要,推动实施地区、重点行业、企业、产品等不同层面碳排放监测、核算、报告、核查标准。探索建立重点产品生命周期碳足迹标准,制定绿色低碳企业、园区、技术等通用评价类标准,推动发展模式向精细化、绿色化、低碳化转型。(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各设区市人民政府落实。以下均需各设区市人民政府落实,不再列出)

  1.加快完善节能减碳标准。全面落实能耗限额、产品设备能效强制性国家标准,加快节能标准更新升级,提升重点领域能耗限额要求,适时制定一批地方配套标准。开展能量回收、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管理等节能共性标准研究。推动能效“领跑者”和企标“领跑者”工作。(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省能源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2.加快完善可再次生产的能源标准。抓紧完善风电和光伏发电全产业链条关键装备和系统的设计、制造、维护、废弃后回收利用等标准,推动分散式风电、分布式光伏、户用光伏等就近开发利用标准制修订,建立完善光伏发电标准体系。加快氢能制储输用各环节、地热能利用、生物质能转化利用等标准制定。(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自然资源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省能源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光伏发电。开展高效光伏组件、硅片、电池等关键产品技术方面的要求和检验测试标准研究。推进光伏组件、支架等基本的产品及设备修复、改造、延寿标准制定。快速推进智能光伏产品、设备及光伏发电系统智能运维检修、安全标准制定。

  风力发电。推进风电机组主要设备修复、改造、延寿标准研究。开展风电场智能运维检修、运行技术标准研究。研究制定风能设备回收再利用、风资源和发电量评估等风力发电检验标准。

  氢能。开展氢燃料品质和氢能检测及评价等基础通用标准制修订。做好氢能风险评价、氢密封、临氢材料等氢安全标准研制。推进可再次生产的能源水电解制氢等绿氢制备标准制定,开展高压气态储氢和固态储氢系统、液氢储存容器等氢储存标准研制。

  生物质能。推进生物质成型燃料及专用设备(炉膛、进料系统、排料系统、户用灶具)标准和生物质发电标准制定。

  水力发电。重点开展水电机组扩容增效、机组宽负荷稳定运行、机组运作时的状态评估与延寿等方面标准制修订。

  3.加快新型电力系统标准制修订。围绕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开展电网侧、电源侧、负荷侧标准研究,加快碳计量、随器计量设备、非介入式负荷等标准制修订。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教育、科研机构热情参加制定相关国际、国家、行业标准。构建电网重要设备数字化标准体系,推动电网数字化转型,加强多能互补、源网荷储协同控制等标准制定,持续推动电力需求侧资源开发、应用等配套标准研制。(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省能源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电网侧。开展支撑大规模新能源接入的特高压交直流混联电网标准制定,制定电网仿真分析、继电保护、安全稳定控制、调度自动化、网源协调、新能源调度等关键技术标准。加强完善新能源并网标准。开展能源互联网、数字电网等领域标准化工作,在电力人工智能、电力区块链、电力集成电路、电力智能传感等领域开展标准制定工作。加强电力市场、电能替代、需求侧管理、虚拟电厂等领域标准制修订。针对分布式电源等多电源接入系统,开展智能配电电器、控制与保护电器、终端电器等标准研制。围绕电气化转型,研究电池保护用熔断体、半导体断路器、新能源用直流接触器等低压直流配用电专用设备标准。

  火力发电。开展机组性能提升、机组灵活性改造、机组运作时的状态评估与延寿等标准制修订。

  新型储能。围绕新型锂离子电池、铅炭电池、液流电池、燃料电池、钠离子电池等,开展系统与设备检验监测、性能评估、安全管理和消防灭火有关标准制修订。推进飞轮储能、压缩空气储能、超导储能、超级电容器、梯级电站储能等物理储能系统及设备标准研制。开展储能系统接入电网技术、并网性能评价方法等标准制修订。推进储能系统、储能与传统电源联合运行相关安全、运维、检修标准研究。开展储能电站安装、调试、智能运维等标准研究。

  抽水蓄能。完善抽水蓄能及水电梯级融合改造技术标准,快速推进高水头、大容量水电开发有关技术标准储备。

  4.提升化石能源清洁低碳利用标准。支持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绿色高效生产转化利用有关标准制修订。重点推动煤炭清洁高效生产、利用和石油炼化等节能降碳有关标准提升,逐步提升煤电、煤炭深加工能效有关标准,完善提升石油炼化能效有关标准,完善煤矸石、尾矿综合利用有关标准。(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省能源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5.加强工业绿色低碳转型标准制修订。围绕有色金属、电子信息、航空、装备制造、中医药等重点行业绿色低碳转型要求,开展标准体系建设。加快节能低碳技术、绿色制造、资源综合利用等关键标准制修订,研制配套标准样品。(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省中医药管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有色金属行业。研究制定氧气底吹及侧吹连续炼铜技术、闪速炉短流程一步炼铜技术、废杂铜竖平炉连续熔炼精炼技术、紫杂铜直接利用工艺技术和先进的矿铜冶炼工艺设施处理废杂铜技术,绿色高效钨湿法冶炼先进工艺技术,高纯钨粉及钨金属靶材生产的基本工艺技术、有色金属冶炼中低温余热利用等产品和技术标准,极薄锂电铜箔生产的基本工艺等产品和技术标准。

  电子信息行业。加快制定硅衬底蓝光、硅衬底绿光、硅衬底黄光、硅衬底紫光等LED外延与芯片制造、IC载板、高密度互连板、特种PCB、智能识别技术标准。

  石油化工行业。推动制定有机硅新材料终端应用和高端聚烯烃等化工新材料的技术标准,加快高端专用化学品、新型氟硅化学品、氯碱深加工产品技术标准制定。

  建材行业。加快制定利废型、绿色化透水砖、薄型砖以及防静电瓷砖、自洁性瓷砖、蓄热蓄光型建筑陶瓷、健康性瓷砖、仿石仿木类瓷砖、节水型卫浴、智能卫浴等产品技术标准,全面落实先进池窑拉丝技术、窑炉全氧燃烧技术标准。

  钢铁行业。加快制定高炉煤气精脱硫技术、高比例球团冶炼技术、氢冶金、焦炉煤气直接还原、全氧高炉冶炼等技术、电炉共性技术等标准。

  装备制造业。研究制定干式无油双螺杆空压机、冷干一体机、便携式压缩机、一体集成压缩机等产品和技术标准。针对变电设备、矿山机械、液压元件、电机等,开展非晶合金铁芯、智能微电网等有关技术标准研制。

  纺织服装行业。积极推动制定产业用纺织品、纤维素纤维等产品纺织原料优化、综合利用等技术标准,制定新型纺纱和织造等技术标准。

  中医药行业。制定野生抚育、生态种植、仿野生栽培及中药材采收、产地初加工、储运等覆盖中医药全生产的全部过程的技术标准。在中医药基础研究、中医药诊疗技术、中医药服务、中医药评价等方面,重点支持针灸技术类、热敏灸技术类、中医护理技术类、中医药健康旅游、康养服务、中药材现代化物流等领域开展标准制修订。

  6.加强交通运输低碳发展标准制修订。构建交通运输领域低碳标准体系,围绕公路、水运、民航等交通基础设施,大力推进节能降碳设计、建设、运营、监控、评价等标准制修订,完善物流绿色运输和评价等标准。推动运输装备标准实施和推广应用。(省生态环境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商务厅、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民航江西监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7.加强基础设施低碳升级标准制修订。研究制定城市基础设施节能低碳建设、污水垃圾资源化利用等标准。完善建筑垃圾、余能余热再生及循环利用设备标准。重点围绕绿色建筑、建筑节能、光伏建筑一体化建设、海绵城市建设、城乡基础设施等领域开展节能降碳标准研制。(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8.加强农业农村减排固碳标准制修订。重点抓好种植业、畜牧业、水产和农村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四个方面减排固碳增效标准制修订,加快绿色种植发展、畜牧和水产绿色健康养殖等标准研制,热情参加农村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国家标准研制。推动种、养殖业生产的全部过程中的温室气体减排技术标准研究,完善工厂化农业等节能低碳标准。持续推进水利基础设施、高标准农田等标准体系建设。(省生态环境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种植业。开展再生稻绿色高效栽培技术、油菜轻简化栽培技术、设施蔬菜(茄果类)绿色提质增效栽培技术、种养加循环、区域低碳循环、田园综合体等农业绿色发展标准制修订。

  畜牧业。推广肉牛发酵床饲养技术、猪场粪污异位发酵床处理技术、畜禽养殖废弃物第三方集中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牛羊粪养殖蚯蚓技术、鸭粪污异位发酵床体建设技术、商品蛋鸡舍内环境控制技术、全封闭猪舍设计等技术标准使用,推动节能低耗智能畜牧业机械装备、圈舍、绿色投入品标准制修订。

  水产。推广大刺鳅苗种培育技术、中华绒螯蟹池塘养殖技术、赣抚平原小龙虾与一季稻连作模式生产技术、绿色食品稻鳅生产技术等技术标准使用。

  农村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积极在赣州定南、鹰潭余江等地开展规模化沼气工程碳减排监测、标准方法验证工作,制修订沼气、生物天然气、沼渣沼液农用等农村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和秸杆高效还田等有关标准。

  9.加强公共机构节能低碳标准制修订。构建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标准体系,完善公共机构低碳建设、低碳评估考核等相关标准。按照《江西省“十四五”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工作规划》要求,分类编制节约型机关、绿色学校、绿色场馆等评价标准。(省管局牵头,省教育厅、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省体育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10.加强资源循环利用标准制修订。加快研制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等标准,完善建筑垃圾再生产品认证标准,健全有价金属、伴生矿等回收利用标准体系,加快循环经济有关标准研制。围绕园区循环化改造,推进能量梯级利用等标准制修订。健全清洁生产、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大宗固废综合利用标准。(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探索绿色矿山生态修复、ECO碳源碳汇功能监测评价标准与方法,开展林业碳汇计量监测、林业固碳增汇关键技术、林业采伐剩余物以及木(竹)代塑(钢)减排标准研究。围绕碳汇林经营、木竹替代等开展标准研制工作。加快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直接空气碳捕集等碳清除技术标准研制。(省发展改革委、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林业局、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省能源局、省林科院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生态系统固碳和增汇。重点研制林业固碳增汇关键技术标准,开展森林质量提升、松材线虫病疫区采伐迹地及困难立地植被恢复、农林复合经营模式构建等标准研制。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探索开展地质利用、化工利用、生物利用等碳应用技术标准研制。

  1.加快绿色金融标准落地实施。落实绿色金融、可持续金融等国家标准,持续推动绿色金融标准化工作,发挥金融对碳达峰碳中和技术创新、推广应用的导向支撑作用。(省发展改革委、省金融监管局、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人民银行江西省分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江西监管局、江西证监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2.加快碳排放核算有关标准制修订。推动实施重点行业和重点产品碳排放核算标准,丰富环境权益融资工具,制定绿色能源消费相关核算、监测、评估等标准。完善合同能源管理等绿色低碳服务标准。(省发展改革委、省生态环境厅、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省能源局、人民银行江西省分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江西监管局、江西证监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3.加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标准制修订。研究制定生态资产评定估计、ECO服务与评价等生态产品价值有关标准。发挥标准化支撑作用,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前端引领,优化空间格局,减少碳排放,提高ECO碳汇能力,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省发展改革委、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林业局、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省统计局、省科学院、省气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赣南脐橙。开展果园建立、栽植、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花果管理、树体防冻、病虫害防治、果实采收和贮藏保鲜赣南脐橙生产技术标准制修订。

  南丰蜜桔。开展果园选择、大棚覆膜、土肥水管理、保果稳果、病虫害防治、适时采收及留树间歇等技术标准制修订。

  富硒大米。开展田间栽培、加工储运技术标准制修订,打造具有江西特色的高端富硒稻米品牌。

  1.加强基础前沿计量技术探讨研究。加强计量理论和前沿核心技术和碳计量技术探讨研究,推动其技术成果转化应用。开展在线、动态、远程量值传递溯源技术探讨研究与应用,建立完善碳计量标准和标准物质体系。加强复杂环境、复杂基体、多种组分的碳计量标准物质研制与推广应用,研究建立碳计量标准参考数据库。开展碳排放和碳监测计量技术探讨研究,完善碳排放测量方法,提升碳排放测量和碳监测能力水平。(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科学院、省气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2.加强共性关键计量技术探讨研究。加快绿色低碳共性关键计量技术探讨研究,加强新能源存储、产能、用能相关的关键计量测试技术探讨研究。开展碳计量、量热技术、工况环境监视测定技术、计量软件功能可靠性测评、新型传感技术等关键共性技术探讨研究,推动碳计量器具、碳计量监测设备和现场校准设备的研制与应用。开展碳排放测量、能源热值检测和其他主要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测、碳排放因子等关键计量测试技术探讨研究。(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林业局、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省能源局、省气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3.加强重点领域计量技术探讨研究。加强有色金属、电子信息、石油化学工业、建材、钢铁、交通运输、能源、城乡建设、农业农村、林业等重点行业和领域碳计量技术探讨研究,服务绿色低碳发展。以国家城市能源计量中心(江西)为依托,开展工业节能、建筑节能、交通运输节能和公共机构节能等重点领域关键计量测试技术的研究应用,提升碳排放和碳监测数据准确性和一致性,探索推动具备条件的行业领域由宏观“碳核算”向精准“碳计量”转变。(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国资委、省林业局、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省管局、省能源局、省气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碳排放领域。开展热力、电力、煤炭等碳排放因子关键计量测试技术探讨研究,建立健全碳计量标准体系,为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提供计量支撑。完善碳排放计量监测体系,深化“生态云”大数据平台建设与应用,对重点用能单位开展碳排放情况统计跟踪监测与分析。

  碳汇监测领域。完善ECO碳汇监测和计量体系,探索农田等ECO碳源碳汇立体监测,开展碳储量、碳收支与固碳效应研究,实施生态保护修复碳汇成效监测评估。

  环境监视测定领域。开展环境监视测定在线计量技术及装备研究。加快用于水、土壤、大气环境监视测定等方面的新一代智能监测装备集成开发。利用遥感、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环境监测类仪器的在线、便携、快速计量检测。重点提升环境、卫生领域污染物排放量监测能力,提升金属矿物制品、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有色金属矿采选、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领域监测能力,助力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

  能源计量领域。打造综合能源计量云平台,推进江西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建设“互联网+”智慧能源监测中心,建立能源资源计量数据采集、监测和分析系统。开展用能产品能效标识检测和能源平衡测试、能源审计等技术服务,重点研究能源高效利用、新能源和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的开发利用、节能减排等领域计量检测技术。开展清洁能源材料和器件性能参数准确测量方法研究,推进光伏、风电、水电等清洁能源发电、储能及并网控制计量测试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围绕雅中至我省特高压直流输电及其配套工程、闽赣电力异步联网工程及融入华中特高压主干电网,开展特高压、交直流输配电计量试验监测技术及标准装置研究。

  1.健全计量工作制度体系。加强碳达峰碳中和相关计量制度研究,推动计量地方性法规规章制修订,明确各部门各行业碳计量职责和要求,严格执行相关办法和规定,建立碳计量监测、碳计量审查和评价等有关制度,推进能源计量与碳计量有效衔接。(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司法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国资委、省林业局、省能源局、省气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2.制定计量技术规范。建立并发挥江西省碳达峰碳中和计量技术委员会智库作用,加强碳计量政策研究和计量技术规范制修订。加快制定在线监测设备校准、碳排放与碳监测关键参数测量方法、企业碳排放直接测量方法等计量技术规范,推进不一样的区域、行业、企业碳排放测量。成立碳计量相关领域的省级专业计量技术委员会,推进计量技术规范制修订、实施、评估和监督的全过程管理。强化碳排放和碳监测计量数据规范性要求,推动碳排放计量模型、碳排放计量数据质量评价方法等计量技术规范的研究制定与应用,为碳交易、碳核查等提供计量支撑。(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国资委、省林业局、省能源局、省气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碳排放。制定碳排放计量器具选型、配备、安装、使用、检定、校准、维护和管理等相关计量技术规范。制定支撑省级温室气体排放清单、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产品温室气体排放量、区域性温室气体排放量反演、交通温室气体排放量等相关计量技术规范。

  行业管理。制定有色金属、电子信息、航空、石油化学工业、建材、钢铁、纺织服装、食品、装备制造和中医药等重点行业碳计量相关计量技术规范。

  3.加强计量监督管理。开展重点排放单位能源计量审查和碳排放计量审查,强化重点排放单位的碳计量要求,督促重点排放单位合理配备和使用计量器具,建立健全碳排放测量管理体系。开展碳相关计量标准、标准物质量值比对,加强碳相关计量技术机构的监督管理。(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国资委、省林业局、省能源局、省气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1.建立社会公共计量服务体系。充分的发挥社会各方资源和力量,开展碳计量技术探讨研究与攻关,搭建碳计量公共服务平台,共享碳计量技术资源,为政府、行业、公司可以提供差异化、多样化、专业化的碳计量服务。进一步发挥国家城市能源计量中心(江西)作用,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推动能源计量数据与碳计量数据的有效衔接和综合利用。(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国资委、省林业局、省能源局、省气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2.完善行业领域计量服务体系。建立健全电力、钢铁、建筑等行业领域能耗统计监测和计量体系,强化重点行业领域计量数据的采集、监测、分析和应用。积极推动重点产业的计量应用技术探讨研究和服务,着力构建与全国统一的碳汇计量服务体系。(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国资委、省林业局、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省能源局、省气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3.提升第三方计量服务能力。积极培育和发展第三方碳计量服务机构,依据市场需求开展碳排放测量与核算、碳排放量预测分析与路径推演、碳计量数据质量分析评价等服务,强化对第三方机构的监督管理。(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国资委、省林业局、省能源局、省气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融合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等计量优势资源,建设一批计量科学技术创新基地和高水平先进计量基础设施,加强碳计量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动实现计量协同创新,为低碳技术探讨研究、清洁能源使用、能源资源利用、碳汇能力提升、碳排放核算、碳排放在线监测、碳排放量反演等提供计量技术上的支持。(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国资委、省林业局、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省能源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建立完善碳计量标准及配套基础设施,加快碳达峰碳中和相关量值传递溯源体系建设。开展产业计量基础能力提升行动,热情参加国家工业强基计量支撑计划,加强工业制造领域计量检定、校准、测试和检验测试的数据的采集、管理和应用。(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国资委、省能源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鼓励国家城市能源计量中心(江西)等各级计量技术机构组建碳计量技术服务队,开展计量专家走进企业、走进社区服务低碳行活动,为企业、居民提供节能降耗、绿色生活等绿色低碳技术咨询服务。组织编制企业碳计量服务指南,帮助中小企业提升碳排放计量能力。建立完善能源计量体系和碳计量体系,助推中小企业降本增效,实现低碳绿色发展。(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国资委、省能源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标准计量协同发展体系,主动参与国家重大区域发展的策略计量服务协同平台建设,推进省际间计量、标准基础设施共享、共建。加强与国内外著名标准化、计量机构、研究机构交流合作,一同搭建国际合作平台,发挥平台的“窗口、桥梁、纽带”作用,打通碳达峰碳中和计量标准“引进来”“走出去”的通道;热情参加国际和区域组织的碳计量标准有关技术研究,借鉴吸收国外先进的碳计量技术与管理经验,利用国际合作平台优势,争取开展2-3项国际项目合作。(省市场监管局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能源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结合我省资源、产业优势和碳达峰碳中和发展需求,选取3-5家单位(包括公共机构、企业、园区、城市等)开展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计量试点。运用和借鉴先进国际标准方法,探索研制适用于我省实际的碳核算、碳排放评估、碳管理、碳中和的方法方案和碳计量路径模式,梳理形成典型经验做法,树立一批碳计量应用服务标杆,在全省范围推广。(省市场监管局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国资委、省管局、省能源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教育、科研机构参与制定比国家、行业标准更严格的“江西绿色生态”地方、团体标准,研制一批高质量的“江西绿色生态”产品或服务标准。完善由《“江西绿色生态”品牌评价通用要求》和“江西绿色生态”系列地方、团体、企业标准组成“江西绿色生态”标准体系。(省市场监管局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林业局、省林科院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加快制修订一批重点领域节能标准。完善住建领域相关标准,推动节能降碳工作提质增效。完善公路、水路等领域交通基础设施节能降碳设计、建设等标准,严格落实国家关于民航等重点交通领域节能降碳标准,积极支持行业部门参与国家标准制定。加快研制种、养殖业生产过程、设施农业、农业机械等节能降碳标准。(省发展改革委、省生态环境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市场监管局、省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加强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的整体部署和系统推进,建立江西省标准化、计量工作协调推进制度,统筹研究重要事项。建立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专项协调机制,加强技术协调和标准实施。各设区市、各部门要按照实施方案的统一要求,研究制定具体落实方案,明确任务分工,确保各项目标任务稳步、有序推进。(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统筹现有资金渠道,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支持碳达峰碳中和关键计量技术探讨研究、量值传递溯源体系建设以及相关基础通用和重要标准的研究、制定、实施等工作。保障标准、计量能力建设所需场地、设施和环境条件。加强产学研用结合,促进质量基础设施的协同发展和综合应用。(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研究建立我省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智库,加强顶层制度研究和政策推进,培育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理念的应用型、复合型专家队伍。加强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人员与碳排放管理员的培训,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人才培训机制,促进全省标准计量人才综合能力提升。加强碳达峰碳中和紧缺标准计量人才的引进,畅通标准计量人才服务“绿色通道”,打造一站式、全方位的人才服务体系。(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建立信息反馈和评估机制,针对实施方案落实情况开展动态评估,及时掌握情况、发现问题,并根据反馈和评估情况,适时调整标准计量体系建设重点。加强标准化试点项目过程监管和考核验收,及时总结典型案例,推广先进经验做法,做好与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部署的有效衔接。(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按照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与重点任务的要求,围绕应用领域和应用场景,构建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总体框架。

  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的设计主要围绕碳达峰碳中和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聚焦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强化计量与标准的顶层设计与协同联动,构建统一协调、运行高效、资源共享的计量、标准协同发展机制。我省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框架包括碳排放基础标准体系、重点领域碳减排标准体系、碳清除标准体系和市场标准体系。碳达峰碳中和计量体系框架包括计量技术体系、计量管理体系和计量服务体系。我省将完善碳排放基础通用标准体系,参与国家、行业碳排放术语、分类、管理体系、碳信息披露等基础标准研制;加强重点领域碳减排标准体系建设,加强节能基础共性标准制修订,加快新型电力系统标准制修订等;加快布局碳清除标准体系,加快生态系统固碳和增汇、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农业农村减排固碳等碳清除技术标准研制,发挥标准对碳清除技术创新和应用的引领作用;健全市场化机制标准体系,加强绿色金融服务,加快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标准制修订;完善计量技术体系,加强基础前沿碳计量技术探讨研究,加强共性关键计量技术研究等。

  ECO固碳: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通过控制碳通量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碳吸收和碳储存能力,因此是固定大气中二氧化碳最经济且副作用最小的方法。生物固碳技术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保护现有碳库,即通过生态系统管理技术,加强农业和林业的管理,从而保持生态系统的长期固碳能力;二是通过扩大碳库来增加固碳,主要是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并通过选种、育种和种植技术,增加植物的生产力,增加固碳能力;三是可持续性,如用生物质能替代化石能源等。

  标准物质:是具有足够均匀和稳定的特定特性的物质,用以校准测量装置、评价测量方法或给材料赋值的一种材料或物质。标准物质可以是纯的或混合的气体、液体或固体。

  计量技术规范:根据《计量法》的规定,按照规定程序制定、批准和颁布的,对计量技术工作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技术法规,包含计量术语及定义、计量检定系统表、计量器具型式评价大纲、计量检定规程、计量校准规范、计量检验规则和计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等。

  碳清除:一是基于自然的方法,即利用生物过程增加碳移除,并在森林、土壤或湿地中储存起来;二是技术手段,即直接从空气中移除碳或控制天然的碳移除过程以加速碳储存。

  量传溯源:量值传递指通过对测量仪器的校准或检定,将国家测量标准所实现的单位量值通过各等级的测量标准传递到工作测量仪器的活动,以保证测量所得的量值准确一致。量值溯源是量值传递的逆过程。

  碳足迹:是从生命周期的角度出发,分析产品生命周期或与活动直接和间接相关的碳排放过程。既包括制造、供暖和运输过程中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直接排放,也包括产生与消费的商品和服务所造成的间接碳排放。碳足迹可以用来衡量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为个人和其他实体实现减排确定一个基准线。

  碳排放交易:源于1997年通过的《京都议定书》,是指把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形成的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简称碳交易。碳排放交易是运用市场手段来促进碳减排的一种重要的政策工具。参与碳交易的企业在不突破排放配额的前提下,可以自由决定使用或交易碳排放权。相对于行政手段具有全社会减排成本较低、能够为企业减排提供灵活选择等优势。

  随器计量设备:在给定组织或给定地区内指定用于校准或检定同类量其他测量标准的测量标准。在我国指准确度低于计量基准,用于检定或校准的实物量具、测量仪器、标准物质或者测量系统。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关于组织开展绿色低碳县城试点创建工作的通知,遴选部分有条件、有积极性的县城先行先试、探索创新,因地制宜实施一批人居环境改善、城市功能完善、绿色建筑、绿色建造、清洁能源利用等建设项目。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组织开展绿色低碳县城试点创建工作的通知各市住房

  厦门市生态环境局发布《关于调整高污染燃料禁燃区的通告(征求意见稿)》,厦门市行政区全辖区划定为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关于调整高污染燃料禁燃区的通告(征求意见稿)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战略部署,持续改善全市大气环境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福建省

  9月18日至22日,华电集团公司外部董事王琳、张雅林、陈元先、章更生一行以清洁能源大基地建设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为主题,先后赴内蒙古、甘肃区域调研,深入基层了解企业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绿色发展战略、改革创新、党的建设等方面工作情况,并与干部员工开展交流座谈。集团公司外部董事对公司内

  北极星碳管家网获悉,9月22日,湖州市吴兴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印发《吴兴区居民生活领域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方案》提出,重点实施营造绿色低碳生活新时尚、扩大绿色产品服务新供给、建设绿色低碳新城乡、创建绿色生活示范试点等四大行动。关于印发《吴兴区居民生活领域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高新

  近日,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云南省能源局联合印发了云南省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做好碳达峰工作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决策部署,推进云南省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建设,稳妥推动云南省能源领域碳达峰工作。实施方案提出八个具

  9月2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金壮龙主持召开党组会议、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议。会议强调,要全面推动工业绿色发展,统筹推进重点行业碳达峰,加快节能降碳技术研发和推广,深入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做好新能源汽车废旧电池等废旧资源回收利用。要进一步促进各类企业优势互补、竞

  攀枝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布关于征求《攀枝花市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专项行动工作方案》意见建议的通知,目标到2025年城乡建设领域直接碳排放达到峰值;间接碳排放控制成效显著;建筑节能水平大幅提升,能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升;用能结构和方式更加优化,可再生能源应用比例进一步提高;打造零碳建筑示

  烟台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示2023年碳达峰碳中和专项资金拟支持项目,烟台海上浮式光伏试验检验中心项目等11个项目入选。2023年碳达峰碳中和专项资金拟支持项目公示根据《烟台市碳达峰碳中和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办法》及《烟台市2023年度碳达峰碳中和专项资金申报指南》有关规定,市发展改革委会同市财政局

  近日,中国科技产业化促进会就团体标准《产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绩效评价指南(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本标准基于《产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技术导则》内容,设计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为我国产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提供评价依据和技术参考,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

  北极星环保网获悉,9月13日,广东省佛山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佛山市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提出,落实省绿色低碳产业引导目录及配套支持政策,重点发展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绿色服务等绿色产业,加快培育低碳零碳负碳等新兴产业。着力引进带动作用强的绿

  绿色是杭州亚运会的主色调。作为杭州亚运会清洁用电的强有力后盾,国家电网积极探索绿色电力赋能杭州亚运会碳中和机制,推动新能源消纳与绿电交易,支撑亚运赛事场馆周边配套充电设施建设,带动绿色建造发展,打造“零碳工程师”团队,向世界展现科技赋能下的绿色能量,助力亚运交出一份节约资源、保护

  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关于组织开展绿色低碳县城试点创建工作的通知,遴选部分有条件、有积极性的县城先行先试、探索创新,因地制宜实施一批人居环境改善、城市功能完善、绿色建筑、绿色建造、清洁能源利用等建设项目。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组织开展绿色低碳县城试点创建工作的通知各市住房

  厦门市生态环境局发布《关于调整高污染燃料禁燃区的通告(征求意见稿)》,厦门市行政区全辖区划定为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关于调整高污染燃料禁燃区的通告(征求意见稿)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战略部署,持续改善全市大气环境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福建省

  导言:一个耗资数百万英镑的项目得到了英国和爱尔兰所有水务公司以及丹麦AarhusVand公司与澳大利亚墨尔本水务公司共同支持,该项目将把一座碳密集型污水处理厂重塑为成碳中和污水处理厂。消除34000吨碳排放英国斯塔福德郡Strongford污水处理厂将以减少并消除碳排放为目的,与多个技术供应商合作,预计

  烟台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示2023年碳达峰碳中和专项资金拟支持项目,烟台海上浮式光伏试验检验中心项目等11个项目入选。2023年碳达峰碳中和专项资金拟支持项目公示根据《烟台市碳达峰碳中和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办法》及《烟台市2023年度碳达峰碳中和专项资金申报指南》有关规定,市发展改革委会同市财政局

  南方电网广西电网公司介绍,该公司主动承担减碳责任,发挥大电网平台作用,构建源、网、荷、储多维协同降碳生态圈,推动绿色电力交易减碳,获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项目(CDM)签发的中国项目温室气体减排量增汇,实现碳排放100%抵消,全领域为20日闭幕的第20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提供“零碳方案”,推动第20

  可持续金融的投资逻辑已经悄悄完成了一次转身。就在上周,国内又有一笔“碳中和”挂钩贷款落地河北,由交通银行发放给华能(雄安)城市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贷款利率与企业二氧化碳中和量等关键绩效指标直接挂钩。大概是从去年开始,这类与可持续发展指标挂钩的融资项目,在国内各大省市有如雨后春笋

  中华电力、香港电灯两间电力公司9月21日举行香港海上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开幕典礼。接收站启用之后,香港将增加一个天然气来源,有助提升发电燃料供应稳定性,支持香港实践能源转型。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于典礼上致辞表示,海上液化天然气接收站是香港首项同类设施,也是支持香港迈向碳中和的重要基建

  9月20日,国网智慧能源科技园产业化示范基地竣工交付,国家电网公司首届内部技术交易会同步开幕。该科技园位于江苏扬州,围绕智慧能源产业,打造“资本+园区+服务”的模式,构建“研发、孵化、制造全产业链创新创业产业示范基地”。国网数科控股公司承担园区运营管理工作。目前园区入驻企业已达45家。

  近日,中国科技产业化促进会就团体标准《产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绩效评价指南(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本标准基于《产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技术导则》内容,设计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为我国产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提供评价依据和技术参考,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9月12日,芜湖市财政局印发《关于财政支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方案》指出,支持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利用。推动煤炭消费替代和转型升级。严格控制新增煤电项目,新建机组煤耗标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加快现役机组节能升级和灵活性改造,积

  北极星碳管家网获悉,9月26日,江苏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印发《江苏省民用建筑碳排放计算导则》的通知。本导则适用于江苏省新建、扩建和改建的民用建筑的建材生产及运输阶段、建造与拆除阶段、运行阶段、废弃物处置阶段的碳排放计算以及碳汇的计算。江苏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江苏省民用建筑碳排放计

  9月25日,生态环境部与国家统计局在京签署关于碳排放统计核算工作合作框架协议。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国家统计局局长康义出席协议签署仪式并讲话。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蔺涛代表双方签署协议。黄润秋首先代表生态环境部感谢国家统计局长期以来给予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的大力支持。

  在落实碳排放“双控”目标中,碳市场和电力市场作为市场机制将发挥重要作用,需要激励与约束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推动碳排放“双控”政策与碳市场机制协调一致。目前全国碳市场已上线交易,全国电力市场加速推进,两个市场联系密切、相互影响,且对电力行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亟需深入研究

  9月25日,生态环境部与国家统计局在京签署关于碳排放统计核算工作合作框架协议。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国家统计局局长康义出席协议签署仪式并讲话。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蔺涛代表双方签署协议。黄润秋首先代表生态环境部感谢国家统计局长期以来给予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的大力支持。

  近日,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案》全文如下。集体林是提升碳汇能力的重要载体,是维护生态安全的重要基础,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资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于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

  攀枝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布关于征求《攀枝花市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专项行动工作方案》意见建议的通知,目标到2025年城乡建设领域直接碳排放达到峰值;间接碳排放控制成效显著;建筑节能水平大幅提升,能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升;用能结构和方式更加优化,可再生能源应用比例进一步提高;打造零碳建筑示

  9月20日,天津电力信通公司数管中心技术应用室班长王旭强通过天津碳排放监测分析服务平台对天津市各行政区域的碳排放情况开展监测分析。该平台由天津市政府相关部门授权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建设,于8月底完成部署及省侧数据的梳理和联调工作,可监测碳排放量及碳排放强度,还可分区域、分行业查看碳排放

  受自然界中沙塔蠕虫构筑巢穴启发,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探讨研究所仿生材料与界面科学重点实验室王树涛研究员团队研制出一种仿生低碳新型建筑材料,可为建筑领域降低碳排放量提供新思路,也有望助力实现“双碳”(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该研究成果近日在国际学术期刊《物质》(Matter)杂志发表。据介绍,此次成

  记者从20日开幕的第16届中国(北京)国际工程机械、建材机械及矿山机械展览与技术交流会上获悉,国内首个氢燃料电池工业车辆碳排放核算项目真正开始启动。该项目旨在为氢燃料电池工业车辆的碳排放交易提供数据支撑和科学依据,助力氢燃料电池工业车辆的发展。由省属国企广东广晟氢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晟

  记者从20日开幕的第16届中国(北京)国际工程机械、建材机械及矿山机械展览与技术交流会上获悉,国内首个氢燃料电池工业车辆碳排放核算项目真正开始启动。该项目旨在为氢燃料电池工业车辆的碳排放交易提供数据支撑和科学依据,助力氢燃料电池工业车辆的发展。由省属国企广东广晟氢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晟

  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水泥生产和消费国之一,水泥行业慢慢的变成了我国实现“双碳”目标要重点关注的领域。多个方面数据显示,目前水泥行业的碳排放量约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13%,水泥行业急需从生产端推动碳减排技术的规模化应用。近日,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与相关单位联合发布了《中国水泥生产碳减排技术标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