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搏

首页 >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渤海湾首个千亿方大气田在青开工 全部投产后可供百万人口城市居民使用上百年

  3月26日,渤中19-6凝析气田一期开发工程建设项目在海洋石油工程(青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油工程(青岛)”)开工,标志着我国渤海湾首个千亿方大气田开发郑重进入工程实施阶段。青岛的船舶海工装备产业,正助力国家能源安全,把能源的“饭碗”端在自己手里。

  我国天然气生产基地集中在中西部,2020年,生产天然气1925亿立方米。而消费地却大多分布在在中东部,2020年,消费量为3240亿立方米。随着经济发展,中国东部尤其是华北地区环境问题日渐突出,对天然气的需求迫在眉睫,天然气消费迅速增加与供应矛盾日益加重。

  渤海油田地处京津冀腹地,是我国第二大原油生产基地。近年来,中国海油响应国家天然气战略发展规划,在渤海油田打响了 “天然气大会战”。通过产、学、研一体化联合攻关方式,确定“油型盆地”在某些特殊的地区具备形成大型天然气田的条件,是渤海油田寻找天然气的“主战场”。经反复论证,于2019年在渤海中部海域发现渤中19-6凝析气田。

  目前,渤中19-6凝析气田已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近2000亿立方米、凝析油地质储量超1.5亿立方米,这是渤海湾盆地有史以来最大天然气田,也是目前中国东部最大的凝析气田。

  渤海油田的复杂构造,被称为“摔碎的盘子,又被踩了几脚”,本就容易逸散的“天然气”在其中无迹可寻,勘探已是不易,而开采更是难上加难。渤中19-6凝析气田一期开发工程建设项目首创技术多、实施难度高、工程作业量大,首次采用循环注气开发方案,首次设计敷设53MPa超高压天然气注气海管,首次在渤海油田采用深度脱水TEG (三甘醇脱水)系统,多项突破将填补国内海上油田开发“技术空白”。

  按照计划,海油工程(青岛)将在青岛、天津两地三处场地新建8个结构单体,包括1座中心平台、3座无人井口平台和4座导管架,陆地建造钢材结构加工量预计达32000吨,相当于一艘中型航空母舰的钢结构重量;铺设8条海底管道和3条海底海缆,总长约150公里,超过北京到天津的距离。一期项目将于今年11月开钻,2023年投产,全部投产后可供百万人口城市居民使用上百年,为京津冀及环渤海地区社会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更安全、清洁、低碳的能源保障。

  建造海洋油气装备,服务国家海上能源开采,对海油工程(青岛)来说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时间稍早,3月16日,亚洲首艘圆筒型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 (FP-SO)在海油工程(青岛)开工建造,助力我国深水超大型海洋油气装备自主设计建造和集成能力取得新突破。

  其实这与海油工程(青岛)构筑起青岛甚至我国海洋油气装备的脊梁紧密关联,也是青岛加快船舶海工装备产业集聚发展的一个缩影。

  海油工程(青岛)是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投资成立的控股子公司,主要是做钢质导管架平台、自升式钻井平台等海上油气田生产设施和陆地模块化工厂的陆地建造,产品可覆盖中国各海域的浅、深水油气田工程,并辐射欧洲、澳洲等国际市场。近年来,已经交付了世界最大吨位级FPSO “P70”、我国最大作业水深FPSO“海洋石油119”和全球首座十万吨级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深海一号”能源站建造。目前,海油工程(青岛)已建成完整的海洋石油工业体系,不断实现“挺进深水”战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可以说,海油工程(青岛)建造海洋油气装备已有系列装备、技术、工程为支撑。以刚刚启动的渤中19-6凝析气田一期开发工程建设项目为例,按照中国海油采取“整体部署、分期开发、试验先行”的总体开发策略,海油工程(青岛)此前已参加气田试验区开发项目,该项目于2020年10月投产,积累了经验。

  在服务能源领域,近年来青岛持续不断深化布局。加强船舶与海工领域招商引资力度,2021年,引进全球领先的海洋工程解决方案提供商新加坡TUFF海工,在青岛注册目前国内唯一的子公司“塔福能源有限公司”,随着其年产值过百亿元的海工项目落地,青岛将成为海洋石油和天然气全产业链的全球枢纽。

  作为重点打造的优势特色产业,青岛船舶海工装备产业形成了西海岸新区海西湾、古镇口融合区和青岛蓝谷等三个各具产业特色的集聚区。

  把握与中国船舶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的契机,青岛引进中国船舶集团旗下更多优质高端船舶海工资源。目前,中船集团在青已布局北船重工、中国船柴、青岛双瑞、中船重工海装院、海西重机等多家企业单位,总数量达17家,推进船舶海工产业向高端化水平迈进。

  联合清华大学和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会,在青岛组建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 (青岛),构建“强核心+大平台+产业化”的新型海洋研发机构和创新机制,重点突破我国海工装备领域“卡脖子”关键技术。

  印发 《青岛市支持海洋经济高水平发展15条政策》,围绕青岛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存在的难点、断点、堵点,提出鼓励引进高端船舶海工设计机构,支持新建深海油气开发装备、高技术船舶项目等扶持政策,推动船舶海工装备产业高端化发展。

  当前陆地资源日益枯竭,各国加快探索利用深海资源。在此背景下,发展深海装备技术是各国海洋发展的重中之重。面向未来,青岛正积极争取自然资源部支持,计划协同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和中船、中国海油、五矿集团等央企,共同组建中国深远海开发和深海水下装备研究机构,通过在青岛开展深远海技术装备研发,实现我国深远海开发技术自主可控。

  依海而生、向海而兴。从近海走向深蓝,青岛做出的众多前瞻性产业布局,将不断叫响船舶海工装备“青岛品牌”,以经略海洋“十八般武艺”,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出更大的青岛贡献。 (观海新闻/青报全媒体记者 李勋祥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刘世杰)